
經過半年徵選,環保署今天公佈國內首見的「寧靜標識」,以「房屋、手語、笑臉」
構圖,提醒民眾在公共場合要輕聲細語,環保署表示,標識跟處罰無關,希望透過適
度提醒,培養國人在公共場所降低音量,尊重他人,未來這個標示將透過各縣市環保
局免費提供與下載。(陳奕華報導)
這次徵選寧靜標示共有245件作品,獲得第一名的作品是以房屋、手語跟笑臉當作設
計元素,房屋代表注重安寧的場所;把手指放於笑臉的嘴唇上代表請輕聲細語、保持
安靜,作者徐惠菁小姐表示,靈感是來自小姪女,當她吵鬧的時候,會把手指放在她
的嘴巴上,因此設計出了寧靜標識。「當她大叫的時候,我把手放在她的嘴巴上,我
跟她說美女是不大聲說話的,然後我的原圖手勢這樣放在她嘴巴上,後來這個圖就被
徵選入圍。除了寧靜標識外,環保署同時拍攝「寧靜標識宣導短片」,由署長沈世宏
擔任寧靜大使,請大家在公眾場合輕聲細語。「寧靜是聽覺上美的襯托,當你在公共
場所的時候,請輕聲細語,保持安靜。」
針對需要寧靜場所,包含美國、英國與日本等國家,都有對於圖書館與醫院提供室內
音量建議數值,國內目前雖然沒有相關建議,不過環保署希望透過「寧靜標識」與宣
導短片,希望適度提醒並培養民眾在公共場所降低音量,尊重別人的好習慣,而這款
寧靜標示將透過各縣市環保局免費
提供與網站下載(http://ivy1.epa.gov.tw/noise/)。
本文摘自中廣新聞網
這在民主先進國家是有必要宣導的,在日本的地鐵有講電話專用車廂,在台灣我曾經遇
到在電影院看電影隔壁的夫婦在討論劇情而且是先生已經看過了帶老婆去看的,真是
要不得也不尊重旁人,搭火車鈴聲更是此起彼落,要到那一站下車還有多久到,在那裡接
朋友,想休息都不行